三原

招商网

三原招商网  >  三原招商引资

三原招商引资

百科名片三原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,古称池阳,自公元446年(北魏太武帝真君7年)置县,已有1556年历史,因境内有孟侯原、丰原、白鹿原而得名。原内有清峪河、浊峪河、赵氏河三大水系,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。地势北高南低,以四十里原坡为界,北部为黄土台原区,南部为泾渭冲积平原区。按水利条件分为大灌区(泾惠灌区)、小灌区(清惠灌区)和原区(前咀子、玉皇阁灌区)。地理位置三原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,素有八百里秦川“白菜心”之美誉。地理条件优越,区位优势突出,南距西安、西距咸阳、北距铜川、东距闫良等省内大中城市均约30公里左右,处于得天独厚的“弧心”位置。西(安)铜(川)一级公路、陇海铁路穿境而过,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2公里,西安至平凉铁路、107省道关中城镇快速干道环线横贯东西,形成了纵横交错、四通八达的航空、铁路、公路立体道路交通网络。自然环境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褶皱带上,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,海拔在362~1409米之间,南北以四十里原坡为界,东西以清河相隔,自然分割成三个明显不同的地形地貌形态,即南部平原、北部台原和西北山原。整体地貌以平原、台原为主,占总面积的72%。河流主要有清峪河、浊峪河和赵氏河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。年平均气温13.4℃,降水517.7毫米,平均无霜期215天,太阳总辐射113.18千卡/cm2。自然资源条件优越,地势平坦,平原广阔,水利发达,历史悠久,为陕西省重要的粮、棉、菜、果产区之一。经济状况2007年,完成生产总值511140万元,比2006年增长13.9%,比2006年同期增幅高出0.4个百分点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220万元,增长7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210390万元,增长16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149520万元,增长16.8%。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2583人,城镇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5430人,参加失业保险23025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%以内。累计劳务输出90386人,新增就业岗位11502个。新合作医疗进展顺利,参加新合作医疗302417人,为3.3万名患者报销医疗费860万元。投资3313万元进行环境污染治理,污染物排放量2433.2吨,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13.7吨,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19.5吨,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3.93%,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3.43%。农业①实现农、林、牧、渔业总产值254542万元,比2006年增长10.79%。粮食播种面积达72.11万亩,总产25.36万吨,分别增长1.77%、5.93%。其中,夏粮36.5万亩,总产11.89万吨;秋粮35.61万亩,总产13.47万吨,其中玉米31.9万亩,总产12.69万吨。年末全县果园面积16.98万亩,总产14.03万吨。其中,苹果8.79万亩,桃1.92万亩,枣2.26万亩,柿子1.02万亩,葡萄0.95万亩。蔬菜面积21.55万亩,总产76万吨。油菜2.5万亩,总产3145吨。②大牲畜存栏6.17万头,奶牛存栏9296头,猪存栏13.22万头,羊存栏12.01万只,家禽存栏227万只。肉类总产量1.5万吨,其中猪肉1.04万吨,羊肉655吨,牛肉1688吨,家禽产肉量2235吨,禽蛋产量1.69万吨,奶类总产量2.23万吨,其中牛奶产量1.67万吨。③农业常住人口33.23万人,农村户数8.28万户,农村劳动力总资源23.4万人,从业人员19.62万人,其中农业14.72万人,工业1.3万人,建筑业1.33万人。耕地总资源53.3万亩。工业和建筑业①工业实现增加值197410万元,比2006年增长16.3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1010万元,比2006年增长35.47%。按属性分,重工业完成242448万元,同比增长40.5%,轻工业完成218562万元,同比增长30.2%。按隶属关系分,中央、省、市属完成80359万元,同比增长32.7%;县属380651万元,同比增长36.07%。按行业分,食品加工制造业152730万元,有色冶金工业77972万元,装备制造业105379万元,能源化工业48523万元,医药制造业57787万元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饲料生产149594吨,乳制品11181.2吨,中成药741.65吨,钢材221912吨。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.22%。②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3个,其中国有企业1个,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973万元,比2006年同期增长159.8%,完成增加值12980万元,同比增长15%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174万元,比2006年增长52.2%。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186988万元,增长36.9%。按投资类型分,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578万元;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10万元;城乡私人建房完成25816万元。施工项目80个,投产59个,项目投产率73.8%。施工面积211528平方米,竣工面积91493平方米。国内贸易城乡消费市场进一步活跃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154.9万元,比2006年增长18%。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,县级为75978.2万元,县级以下为56176.7万元。按行业分,批发企业销售总额为17302.9万元,增长11.8%;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80134.2万元,增长17.4%;住宿餐饮业为17927.2万元,其中限额以上企业为482.7万元,限额以下企业为8015万元,个体户9429.5万元;其它行业为2804万元。基础设施投入①实际完成投资7056万元,开工新建通村公路204条计363.33公里,里程位居全市前列。改造三新、三高等县乡公路5条48公里。货物周转量6569万吨公里,运输量130万吨,旅客周转量5066万人公里,运输量249万人。②接待游客32万人(次),其中国外游客110人(次)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50万元,同比增长6.7%。③邮政业务总量1589万元,比2006年增加134万元。④电信业务总量2729.7万元,比2006年增加4.7万元,国际互联网用户达7450户,电信电话用户达66432户,其中乡村电话用户38179户。财政、金融和保险业①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500万元,同比增长25.9%,地方财政收入7858万元,增长25.4%。财政总决算支出42666万元。②金融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各项存款呈上升趋势,各项贷款呈下降趋势,现金呈投放状态。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1825万元,较年初增加29988万元,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52795万元,比年初增加13752万元。各项贷款余额为166423万元,较年初增加29234万元。③保费收入2722 万元,其中财险保费收入720万元,人寿保费收入2002万元。各类赔偿及给付690万元,其中财险支付450万元,人寿支付240万元。劳动就业2007年末,单位从业人员23476人。其中国有单位21756人。城镇集体1388人,其他332人。国有单位中,企业7731人,事业9632人,机关4393人。在岗职工23111人,其中国有单位21438人,城镇集体1343人,其他330人,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中企业7427人,事业9621人,机关4390人。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9457万元,平均16839元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9140万元,平均16960元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15元,比2006年增长17.4%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072.5元,比2006年增加1044.5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10.5元,较2006年增长19.3%。发展优势①区位与环境优势。三原扼关中之要冲,史为陕南陕北商贸交流集散地,居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之突出位置,与西安、咸阳、铜川等大中城市毗邻,且地处陕西“一线两带”开发的经济腹地,属“西安、咸阳经济圈”的北副中心。交通十分发达,铁路、公路、航空运输齐备。咸铜铁路、107关中环线横贯东西,西韩、咸宋公路纵穿南北,西铜一级公路穿境而过,境内乡乡通油路,村村道路硬化。邮电通讯方便快捷,拥有程控交换、自动传呼和移动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。电力设施配套齐全,有变电站7座,输变电量达15万多千伏安。年用电量达2.43亿千瓦时。供水设施完备,实施了引清入城工程及补充水源井工程,县城自来水供水能力达1.5万吨/日。第三产业发展迅猛,金融、商业服务网点遍布城乡。投资环境优越,政策环境和谐,开发前景广阔。城区规划集旅游、度假、观光、一二三产业于一体,分为清河食品工业园、重化工业园、家具工业园、池阳湖风景旅游区、农业科技观光(推广)示范园和县城中心区六个经济聚集区,是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理想精品平台。②农业优势。自然资源条件优越,被国家确定为“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”,产业化框架基本形成,拥有粮食、杂果、蔬菜、烤烟、笼养鸡、奶山羊、肉牛、生猪等八大商品生产基地。2007年,全县粮食总产量25.36万吨,农业总产值25.45亿元。紧密结合农业资源优势,重点引进的娃哈哈集团(陕西)有限公司、河南白象集团、北京顺源、世纪明大、秦农果袋、福建亲亲等中国知名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入驻,宴友思、正大、宏达、鑫源面粉等老牌骨干企业加强与农户对接,逐步形成了内引外联、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,县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,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。③工业优势。境内的中央、部省和市属工业,县办工业、乡镇企业、个体私营、三资企业,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产业涉及门类已达30多个,形成了食品、机械、医药、化工、建材、冶金、造纸、皮革、储运等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,有30多种产品荣获国优、部优等名优称号。三原被评为陕西省乡镇企业甲级队,全国食品工业先进县。宴友思集团、白鹿公司、麦芽公司、宏达公司、兵马俑公司、昌鑫钢铁等在省内影响较大。个体私营经济是国家工商局在陕西省确定的唯一县级联系点、省级重点县。④人文历史深厚。三原县历史悠久、文物荟萃,有各种文物景点114处。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。城隍庙、古龙桥闻名遐迩,靖国公园名驰渭北,文峰木塔省内独有,唐高祖李渊等帝王陵墓保存完好,于右任纪念馆、西郊水库、新龙桥等一大批休闲娱乐景点,使中外游客慕名而来,影视单位竞相取景拍片。三原名人辈出。唐代有卫国公李靖,明代有吏部尚书王恕、工部尚书温纯,清代有“天下第一长联”作者孙髯,现代有国民党元老、著名爱国诗人、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,当代有中国第一大篆刘自椟、书法家谢德萍、温友言等。近代历史秦汉以来,三原长期为京畿之地,因受郑国渠、汉白渠灌溉之益,民殷物阜,被誉为“衣食京师、亿万之口”的壮县,有关中白菜心之称。三原是渭北革命根据地之一。1926年秋,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归来的乔国桢到武字区进行革命活动,建立了以武字区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。同时成立了区农协六所,村农协会154处,并组织了农民赤卫队、灾民自救军与游击队,和当地土豪劣绅进行顽强而坚决的斗争。1928年4月,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,组织武字、心字、军字等区农民举行了交农运动,取得了胜利。是年5月为配合渭华暴动,发动了武装围城斗争,揭开了创立渭北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序幕。1932年在武字区成立了渭北苏维埃政府及工农、妇女、青年和少先队等革命组织。他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,除了参军参战、运送弹药物资等工作外,并先后护送刘少奇、李先念等中央领导,安全通过敌封锁线。当时陕西省委、渭北特委曾一度迁至三原办公。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多次在武字、心字地区召开,为红二十六军的组建,以及对陕甘宁边区的保卫,都做出了重大贡献。先后有黄子文、孙平章、马志洲、金里科、王宏等118名同志为革命壮烈牺牲!党的一些领导同志,如习仲勋、刘志丹、李子洲、魏野畴、史可轩等,都曾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。1952年党中央曾派老区慰问团来原武字、心字区进行慰问,并颁发了“发扬革命传统,争取更大光荣”的奖旗。同年国庆节武字区的代表唐玉怀同志在北京天安门观礼,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。1982年经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批准,将原武字、心字地区,即现在的陵前、马额、新兴、嵯峨等乡(镇),及鲁桥镇的东沟、楼底,西阳镇的东寨、五联、五泉,徐木乡的毕家沟划为革命老区。建国后,三原县经济建设有了较大发展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发展步伐大大加快,形成了诸多优势。建置沿革县境内从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,1958年文物普查时,在嵯峨乡杨杜村、洪水村、岳村和马额镇南韩村,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过的工具、武器、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。汉池阳县地。前秦苻坚于县西北今淳化县固贤置三原护军,以其地南有丰原,西有孟侯原,北有白鹿原故名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公元446年)改置三原县,永安元年(公元528年)三原县治由今淳化县固贤迁今城关镇西北15千米清水谷。北周析东北部设华池县。隋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撤销华池县。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迁治清水谷南故任城,并更名池阳县;武德六年复迁治故地更名华池县,并析县境东北地另置三原县,属泉州;贞观元年(公元624年)撤销另置的三原县,复改华池县为三原县,属雍州;天授二年(公元691年)属鼎州,大足元年(公元701年)属雍州,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属京兆府。五代梁属永平军。五代唐属耀州。北宋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三原县治迁唐高祖献陵附近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又迁治龙桥镇(今城关镇)。明、清属西安府。1913年属关中道。1939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。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,县人民政府迁入城内。县城设陕甘宁边区三原分区专员公署,辖三原、泾阳、高陵、富平、耀县、铜川、淳化7县。1950年5月撤销三原分区,县隶属咸阳地区。 1953年县改隶渭南地区;1956年10月改由省辖。1958年12月,泾阳、三原、高陵、淳化四县合并,统称三原县。合并的县人民委员会设在三原城关镇,辖14个公社;另设三原城市管区,辖城关镇。1961年8月国务院批准陕西省调整专县行政区划,撤销泾、三、高、淳大县建制,恢复三原县制,隶属咸阳地区。1984年,咸阳地区改市后,本县为咸阳市辖县。科教文卫截止至2009年,该县有县办高中3所(其中省级重点两所),职业学校1所;乡、镇办初中20所,小学121所,教职员工5435人,在校学生71675人,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%。被评为省级教育强县。县有广播电视台、闭路电视进入全县14个乡镇和195个村,入户覆盖率逐年扩大。县剧院、县电影院、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齐全。县人民医院、县中医医院、县疾控中心、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防疫机构健全,档次高、规模大、水平高。全县有中心卫生院4所,乡、镇卫生院10所,企业自办的卫生医疗单位2个,卫生技术人员1257人,病床850张,平均每700人有病床1张。县人民体育场等硬件设施颇具规模,全民体育健身日益活跃。城市建设三原为渭北重镇,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盐店街、南北大街、政府街、南关正街等相继拓宽改建,新建了池阳大街、宴友思大街、人民银行街、丰原街、环城南路等干道混凝土路面,人、车分道,筑有相间花畦。至2007年,城区拓宽改造和新建大街17条,硬化街巷96条25公里,建成了四大排水系统和引清入城供水主管道10公里,给排水功能大大增强;在维护、完善和提高白鹿、宏达、金桥、城隍庙广场使用功能的同时,又相继建成了清河食品工业园、冶金大道中心广场、人民广场等文化休闲场地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,城市品位不断提升。社会荣誉三原县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、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、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、省级双拥模范县,荣获“全国体育之乡”、全国体育先进县、全国幼教工作先进县、全国食品工业强县、十大特色县等称号。人口数据2007年三原县人口总户数为131047户,总人口为406658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2077人。总人口中男性205824人,女性200834人,性别比为100:102。全县农业人口324581人,非农业人口82077人,分别占总人口的79.82%和20.18%。全县迁出人口4470人,迁入人口5794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迁入2915人,迁出1816人。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.58‰,死亡率为5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.58‰。2007年末三原县乡镇总户数总人口及人口密度统计表乡 镇总户数(户)总人口(人)人口密度(人/平方公里)城关镇439921016052202.10鲁桥镇710325310838.08西阳镇653024113798.44大程镇788926945772.95安乐镇521517783829.43陂西镇788127924904.27独李镇657624073894.91陵前镇820729634434.13马额镇468717092379.74新兴镇790028686368.19渠岸乡746624857875.25高渠乡545019117887.10徐木乡414415197461.21嵯峨乡800724322312.94行政区划历史辖区周代初,本县是焦获的组成部分,焰狁族定居之所。秦汉至西晋,与泾阳同为一域,治所先名泾阳,后曰池阳。秦属北地郡、汉属左冯翊。前秦苻健皇始二年(352)设三原护军;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(446),罢护军置三原县,属北地郡。三原之名始于前秦,护军幕府县治治所在今马额乡以北的耀县境内。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(526)诏析北地郡之三原县为建忠郡,属北雍州。《北史·毛遐传》载:“明帝以鸿宾兄弟所定处多,乃改北地郡为北雍州,鸿宾为刺史。诏曰此以昼锦荣卿也,改三原县为建忠郡,以旌其兄弟”。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(528),于三原县(境内)置北雍州治所。因永安年筑城,故名永安。故城在今淳化小豆村。《陕西通志》:“毛鸿宾义栅即永安故城,有唐贞元间碑载此地遗事;今地属淳化,嘉靖间淳化人磨作儒学碑矣”。《贺志》:“毛鸿宾义栅在县西北六十里小杜村”。据此可知小杜村在淳化境内,今名小豆村;与本县城北11公里之杨杜村实非一地。同年(永安元年),徙县治于清水谷。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(532),徙北雍州(治所)于宜州(今耀县),仍于城中置永安镇,在今富平县境界内淡村附近。按此记述,永安城有故城新城之别;故城在今淳化。新城在今富平界内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(建忠)郡废,以三原县隶冯翊郡。《朱志》注曰:“今县东北三十里即三原县故城”。最近发现的《叱罗墓志铭》中载有“建德二年春,宜州建忠郡华池县雍南乡(今陵前乡)”的记述,证明“华池”作为县名必始于北魏或北周。隋文帝开皇三年(583)以县隶雍州,后属京兆。县治在永安镇(今富平境内淡村一带)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,徙治清水谷南故任城,改池阳县。唐高祖武德六年(623),又徙(隋)故所,改华池县,仍分治三原县(《新唐书》作“析置三原县”),隶北泉州。“分治三原县”,即华池与三原并列,南北分治。华池县治在北,三原县治在南。唐太宗贞观元年(627),省(撤销)泉州,改华池县为三原县,隶雍州。《新唐书》载:“贞观元年,……华池改为三原县,永康陵在北十八里,献陵在东十八里,庄陵在西北五里,端陵在东十里。”按此方位,唐初池阳及贞观后之三原县治当在今西阳镇东北不远处。附近有城南管、城南李村可做参考确定县治处所;又据康马堡一带老辈居民回忆,民国时期当地有“古池阳”残碑一方,农人曾用作打土坯基石之用,所打土坯之上“池阳”二字,赫然在目。五代梁朝,三原县属西安府,县治仍在西阳镇东北之故任城。五代的唐、晋、汉、周时、三原县改属耀州,县治在故任城。宋、金、及元初,三原县仍属耀州府。县治在故任城。元朝至元二十四年(1287),县治迁徙至龙桥镇,即今之三原县城。历七百余年至今。明代,三原县先属耀州;后因西安省府公文、差旅,反溯倒行,实为不便,弘治三年(1490)改属西安府。清承明制,县名、隶属均无变化。民国时期,先实行省、道、县三级建置,后废道,在省、县间设行政督察区。三原县属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(为省第十区)。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,县人民政府迁入城内。县城设陕甘宁边区三原分区专员公署,辖三原、泾阳、高陵、富平、耀县、铜川、淳化7县。1950年5月撤销三原分区,县隶属咸阳地区。1953年县改隶渭南地区;1956年10月改由省辖。1958年12月,泾阳、三原、高陵、淳化四县合并,统称三原县。合并的县人民委员会设在三原城关镇,辖14个公社;另设三原城市管区,辖城关镇。1961年8月国务院批准陕西省调整专县行政区划,撤销泾、三、高、淳大县建制,恢复三原县制,隶属咸阳地区。1984年,咸阳地区改市后,本县为咸阳市辖县。今辖区全县辖10镇4乡,2009年共有人口40.67万,其中农业人口32.46万人。东与临潼、富平、阎良相连,南与高陵接壤,西邻泾阳、淳化,北靠铜川新区、耀州区,总面积577.4平方公里。三原县辖城关镇、高渠乡、渠岸乡、安乐镇、陂西镇、独李镇、大程镇、西阳镇、鲁桥镇、徐木乡、陵前镇、马额镇、新兴镇、嵯峨乡等10镇4乡,205个行政村,9个居委会,815个自然村。有汉族、回族、壮族、藏族、维吾尔族、黎族、白族、苗族、土家族、哈尼族、锡伯族等民族。城关镇下辖29个村8个居委会:胡家巷村、西关西村、西关东村、大巷村、南道村、水津村、太平村、龙东村、龙北村、油房道村、龙西村、东渠岸村、长巷村、南关村、南大街村、新庄村、五一村、曹家村、寇家村、麦刘村、十里铺村、土官村、南窑村、解李村、大李村、新立村、西社村、肖西村、五四村,东关居委会、车站居委会、南大街居委会、水津巷居委会、北大街居委会、南郊居委会、北城居委会、丰原居委会。高渠乡下辖10个村:西鉴村、西秦村、申家村、丁留村、罗李村、八里焦村、周肖村、河曹村、和平村、汤官村。渠岸乡下辖10个村1个居委会:惠家村、大吉村、吴村盖村、大村王村、温家村、黄毛村、仇阳村、名林村、兴隆村、渠岸村,兴隆居委会。安乐镇下辖13个村:东毛村、西毛村、雁北村、山西庄村、阎家滩村、崔家村、新庄王村、蔡家村、中王村、桃李村、余渭村、安乐村、共富村。陂西镇下辖13个村:陂西村、西贾村、三桥村、东尧村、西邓村、大门村、王化村、木赵村、庙东村、南李村、大华村、渠家村、庙张村。独李镇下辖12个村:刘官村、仁里村、南仵村、双桥村、张刘村、赵渠村、王店孙村、黄李村、苏化村、王马村、北李村、新庄村。大程镇下辖14个村:大程村、义和村、太和村、荆中村、金尧村、小王村、东刘村、东周村、南周村、西张村、王店村、等桥村、吴家村、屯王村。西阳镇下辖11个村:西北村、西南村、东寨村、马张村、武官村、武官西村、五联村、五泉西村、五泉东村、正风村、光明村。鲁桥镇下辖18个村:孟店村、南权村、北权村、东里村、东里东村、东里西村、武家村、楼底村、北坡村、东沟村、西街村、南街村、东街村、峪口村、坊南村、吴家道村、惜字村、民联村。徐木乡下辖9个村:永合村、毕家沟村、桃沟村、冯家原村、福音村、徐木村、老庙村、苟家村、朱家湾村。陵前镇下辖19个村:陵前村、肖家村、朱家村、甘涝村、周西村、石马道村、双胜村、焦村、三店村、上河村、长坳村、口外村、柴尧村、铁家村、墩台村、双槐村、大寨村、三胜村、曹师村。马额镇下辖11个村:郝家村、邵村、新安村、南王村、邓家村、文龙村、蒙家村、高家村、郑家村、魏回村、马额村。新兴镇下辖16个村:新兴村、岩尧村、柏社村、南社村、秦家村、和平村、曹惠村、张坳村、五爱村、里寨村、丰王村、塔凹村、五四村、牛安村、红旗村、焦寅村。嵯峨乡下辖20个村:杨杜村、张岳村、樊家河村、冯村、河西村、三社村、天井岸村、槐树坡村、杏树硷村、唐陵村、洪水村、赵家村、岳村、屈家村、寨子村、官庄村、大盘村、杨家山村、小盘村、三联村。前景目标“十一五”时期,全县经济发展年均增速保持在13.5%。到2010年,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,较“十五”末翻一番;规模内工业产值达到88亿元,年均增速30%;农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,年均增速5%;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0亿元,年均增速26%;财政总收入达到2亿元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,年均增速10%;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,年均增速10%;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‰以内。“十一五”末,基本实现经济实力雄厚、基础设施完善、科教文化繁荣、人民生活富足、社会和谐安康的目标。到2020年,基本建成全面小康三原。三原县特产疙瘩面系光绪年间城内“悦来馆”的伙计,绰号“帽盖李”者创制。其特点是:面条细长柔韧,臊子油而不腻,浇酸而香。细品慢咽,回味悠长。本品食用的方法也很讲究。食用前,先舀一小碗酸汤,谓之“渴汤”尝鲜。食用时需小碗两个,一碗盛酸汤,一碗盛面条(约50克)。食汤面时,向面碗内浇上臊子,倒入酸汤;食干面时,用筷子挑起面条,在酸汤内涮热涮匀,然后放回原碗,浇上臊子。三原泡油糕由唐代佳点“见见消”(油浴饼)演变而来。糕面隆起,泡泡蓬松,其味芬芳,入口即消。形状玲珑剔透,犹如巧制凌花<br>泡泡油糕是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,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 “见风消”油洁饼。馅是用白糖、黄桂、玫瑰、桃仁、熟面拌成的;面是用开水、大油烫熟的富强粉。包好放到花生油锅里炸,等面上一起泡,就捞出来,吃起来味道酥甜可口。 面粉烫熟,加入辅料,入油锅炸制而成。色泽乳白,绵软甜香,糕面蓬松起泡,入口即消。泡泡油糕是用水烫面、大油、黄桂、白糖馅等原料制成,制作方法独特精制。泡泡油糕色泽乳白,表皮蓬松,犹如轻纱织就,蝉翼作成,可谓巧夺天工。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方法有着独到之处。平时人们吃的油条油饼蓬松发虚主要是因为钒碱和面粉的配比恰当,放入热油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膨胀所致。而泡泡油糕既不放钒也不施碱,只是利用大油和水烫面,同样蓬松涨发。它要求糕饼师一定要具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,大油、水、面的比例一定要恰倒好处,对油温的要求也很严格,当油糕投入到一定温度的油锅内,内部水蒸气大量形成,气体急剧上升的同时,蛋白质性变而展开,淀粉膨胀焦化,气泡逐渐形成,并在高温环境中固定下来,要求出锅的油糕不落架(不蔫不瘪)。三原蓼花糖三原蓼花糖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。相传曾得到慈禧的赞赏。它样子像鼓槌形,金黄色的表皮有一层白芝麻,里面是蜂窝状糖心,吃起来瓤美味久,松、甜、酥、脆、香。风味独特,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。三原蓼花糖,起源于陕西省三原县,始产生于明代正德年间(1506年),已有490多年的历史。相传,明末时,每值腊月,南方一带的小贩,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江米(即糯米)制成年糕,运到三原,泾阳一带去卖。临到年关,卖剩下的年糕不便带回,寄存在亲友家里,挂在楼上让其阴干。次年来后,将其捣碎,和成条棒状,用油炸后再卖。这种隔年的陈年糕,经风露,又粉碎和成棒状,经油一炸,内部蓬发,体积膨大,吃起来酥脆香甜,别有一番风味,人们称其为“棉花糖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逐步摸索,总结出一套制作棉花糖的方法。在米粉中加一定的黄豆浆,使其更加蓬松泡发,并在其表面粘芝麻仁或白糖。食者交口称赞:“僚,(关中方言,“好”的意思)僚得太!”故又称为“僚花糖”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八国联军打进北京,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到西安。地方官吏搜集珍馐奉献,将“僚花糖”作为地方名贵食品贡奉,慈禧太后大加赞赏。慈禧见“僚花糖”的形状酷似她在草原上见过的一种蓼花果实,觉得有趣,并取其谐音,遂云:“干脆叫它蓼花糖,既形象,又别致”。以后,人们便改称为“蓼花糖”,列为贡品。清康熙进士温义,在《纪念堂遗稿》中有诗赞曰:“生性冰雪姿,胸怀若旷谷,色形似莲藕,风味告乃翁”。三原蓼花糖,其外表包裹有白糖粉与芝麻仁两种。系用新鲜优质糯米,上等黄豆、白糖、植物油等为原料,佐以熟芝麻。其加工工序,经选料、淘洗、浸泡、磨粉、蒸料,和面、擀片、搓条、制坯、阴干、贮存、发坯、油浸、炸制、浇浆、挂皮等24道工序制成。一般冬季制坯,四季加工成品。从投料到出成品大约需要半年时间。成品呈圆柱体,个大体松,皮色金黄,肉质洁白,呈丝网状,香甜酥脆,绵软易化。
招商热线:400-116-9096
投资指南

百科名片三原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,古称池阳,自公元446年(北魏太武帝真君7年)置县,已有1556年历史,因境内有孟侯原、丰原、白鹿原而得名。原内有清峪河、浊峪河、赵氏河三大水系,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。地势北高南低... 更多

投资三原
  • 工业用地

    工业用地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企业政策

    企业政策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厂房仓库

    厂房仓库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写字楼租售

    写字楼租售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资金扶持

    资金扶持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人才政策

    人才政策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进入小程序找园区
    友情链接:

    乾县招商引资招商网    长武县招商引资招商网    旬邑县招商引资招商网    咸阳产业扶持政策

    三原土地出租出售     三原厂房出租出售     三原仓库出租出售     三原写字楼出租出售

    三原招商引资服务平台

    ×

    您好,园区招商专员为您解答园区招商政策、工业用地、厂房招商等园区招商信息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?也可直接拨打400-116-9096,由专业招商人员为您解答!

    稍后再说

    马上咨询

    电话咨询
    400-116-9096

    客服咨询

  • 注册公司政策
  • 土地厂房咨询
  • 资金扶持咨询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